竹缠绕:突破传统,掌控命运的绿色力量
来源:中林竹缠绕 | 作者:- | 发布时间: 2025-02-27 | 101 次浏览 | 分享到:
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,中国作为“竹子王国”,共拥有756.27万公顷竹林,竹产业蓬勃发展,“以竹代塑”更是有望撬动亿万绿色市场。

近期,动画电影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(哪吒2)火爆全球,以超 130亿票房成为亚洲影史票房冠军,冲刺全球影史票房TOP7。这部电影不仅有精彩剧情,更巧妙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,其中竹元素贯穿始终,从竹箩筐、竹斗笠,到毛竹梅花桩,无处不在,彰显出竹子刚正、柔韧、强劲的特质,展现了独特的东方美学。


竹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,中国作为“竹子王国”,共拥有756.27万公顷竹林,竹产业蓬勃发展,“以竹代塑”更是有望撬动亿万绿色市场。电影中竹元素的运用,不仅体现了中华竹文化的深厚底蕴,也与我国竹产业的发展相呼应。竹子坚韧与柔韧的特性,正是我国竹产业在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中不懈追求的象征。


命运的桎梏:传统竹应用的局限


竹子,这一古老的东方材料,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文化,在建筑、家具、日用品等领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。然而,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崛起,传统竹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。材料本身的局限性、加工技术的落后、市场竞争的加剧、供应链的不完善、较低的产品附加值,以及环保和可持续性发展的沉重压力,如同一道道命运的桎梏,束缚着竹子发挥更大的价值。


突破自我:竹缠绕技术的诞生


为了突破传统竹应用的局限,科研人员们展开了艰苦的技术研发。他们深入竹子的微观世界,研究其结构和性能,探索如何将竹子的天然优势与现代工艺相结合。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失败,竹缠绕技术应运而生。这一技术颠覆了竹子传统的加工方式,成功突破竹材传统应用的边界,极大拓展了其应用领域,实现了对竹材的大规模工业化应用,让竹子从传统的简单加工迈向了高端制造。


“竹”梦未来:竹缠绕的广阔舞台


竹缠绕技术的卓越优势,在多个领域得以凸显。在市政建设中,竹缠绕城市综合管廊抗压强度与 C30 混凝土管廊相当,却在抗震、抗沉降、保温防冻、耐腐蚀等方面更胜一筹。它重量轻、安装便捷,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,降低了综合成本。在水利工程里,竹缠绕管道凭借其抗渗漏、耐腐蚀性,有效保障了水资源的输送与利用。此外,在海洋领域,竹缠绕复合材料也发挥着独特作用,因其环保可再生,能更好地融入海洋生态,为海洋绿色能源开发贡献力量,成为海洋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推动者。


以竹缠绕城市综合管廊为例,其以竹子为主要原料,采用热固性树脂做胶粘剂,通过缠绕工艺制作而成,可替代混凝土管廊,满足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要求。经权威机构检测,在同等埋深和受压条件下,竹缠绕城市综合管廊的抗震、抗沉降能力、保温防冻性、耐腐蚀性等,均优于混凝土管廊。在埋地1米深,地面车载90吨的情况下,竹缠绕城市综合管廊最大竖向变形量不到1%,远低于3%的控制标准,使用寿命可达100年以上,展现出卓越的稳定性与耐久性。


砥砺前行:竹缠绕的未来蓝图


这种突破传统的创新,不正与《哪吒2》中打破命运枷锁、勇敢突破自我的精神高度契合吗?同时,这也是当下竹缠绕产业发展的生动写照。尽管竹缠绕产业尚处起步阶段,面临技术研发力量和资金缺乏、国家专项扶持政策尚未出台等问题。但就像哪吒敢于挑战命运一样,竹缠绕产业也在积极寻求突破。去年全国两会期间,竹缠绕成为热议话题。全国人大代表、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吴义强建议,“推动竹缠绕复合材料产业发展,助力‘以竹代塑’倡议的落实”,并提出多项发展举措和建议。


作为我国竹材工业化利用领域重要的原创技术,竹缠绕引领着全球竹材科技的发展。竹缠绕管道管廊在市政工程、城镇供排水、农田灌溉工程等领域已完成铺设长度近 400 公里。而今后我国仅住建系统市政工程地下管网每年就有超10万公里的管线改造需求。我国是竹资源大国,蓄竹量达6亿吨,每年可砍伐量为1.5亿吨,但目前仅应用0.4亿吨,每年尚有1.1亿吨竹材被闲置。如果将这些闲置竹资源充分转化成竹缠绕产品,每年可为农民增加收入3180亿元,解决近千万名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,还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4.48亿吨,为环境保护做出巨大贡献。相信在各方的努力下,竹缠绕产业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,为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,促进 “资源节约型、环境友好型” 经济发展模式,书写浓墨重彩的新篇章。